我爱好古玩收藏已经有些年月了,早些时候由于自己财力所限,只对收集古钱币感兴趣,自从十多年前经商后才真正比较多地接触古玩,后来开了一个古玩店,在经营中也丰富了自己的收藏。十多年过去了虽没有收藏下什么上档次的古玩,但却提高了眼力、练就了一个比较好的心态,这一点我自以为很不错。这里我就自己的亲身体验,谈谈心态在收藏中的重要作用,意在与同好切磋。
我将收藏视为是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,在自己财力允许的情况下,留几件自己喜爱的藏品,闲暇时进行考证欣赏,回味收集这些藏品的点点滴滴往事……..这比起现在风靡的打麻将、玩牌、赌博、喝酒等娱乐活动要文明高雅得多,更有益于身心健康,还能增长知识,怡心修身,涵养性情,克服浮躁情绪,让人静下心来。往大点说还有益于国家文化事业;有益于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建设;
尤其是在今天这有些急功近利和拜金主义的社会心态下,显得尤为难能可贵!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藏鉴赏能力,我认真学习有关收藏鉴赏方面的知识,在经营中我坚持诚实守信,对自己售出去的东西只要自己能看准的都承诺保真,价格只要是有参考资料的就积极提供给买方看,力求做到货真价实,明明白白地交易。还承诺随时可以回收,因此经营虽无暴利,但足可以养家糊口和满足一点自己的收藏爱好,对此我感到很知足和满意了!
对于个别有争议的东西,我能看到什么程度就如实相告。古玩这行大家都认为是一个充满了欺诈和陷阱的行当,我在经营中从一开始就力求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,至少在我这个小店力求营造一个买卖双方互相信赖的氛围。十余年来虽然经历了不少困难,薄利经营也使我每一步都走得比较艰难,但是,我的努力还是得到了圈内人的肯定。
在开店之初(1997年)由于只忙着跑乡下收货,没有搞明白画家,将价值数百万元的明朝夏昶的《菊鹰图》几千元就卖掉了,眼看着到了人家手里就身价百倍,一些知情人问我说:“一定很后悔吧!百万富翁都丢了。”我说:“这只能怪我眼力不济,知识不够多,财力有限!”。
古玩行就是这样,什么层面赚什么层面的钱,我常说自己好长时间就只是一个古玩搬运工而已!也踩过“地雷”(放在农村的仿品)血本无归,只是损失还能承受,只有更加刻苦地学习,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。我从一些收藏人士的文章中经常看到,人们对捡到“漏”非常高兴,而对吃了“药”,就骂这卖家如何如何地可恶,现在的人如何如何地不能信任…… 开始我也很有同感,可后来我又想,这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,一些专门以假货蒙人的骗子固然可恶,可恨!甚至我们不能轻饶和便宜了这种人。
但是,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鉴别的能力,对古玩有一定研究的人尚且走眼“吃药”,怎么能要求一般的农民贩子呢?怪只怪自己眼力不济,贪图便宜的心理害了自己。再说我们捡了人家的漏以后,不可能再去补偿人家,我们也总想着捡漏,为了压价将人家很好的东西无端挑剔毛病,最后以很低的价格买走,这就如同我们给人家吃了“药”,而我们走了眼、吃了“药”又往往首先怨恨人家,这未免有些自私,有失公道。
收藏就应该坚持自己看不准的绝对不能买,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就干多大的事,不要老想着捡漏,怕失去发财的机会而买有怀疑和不太内行的东西,爱冒险、贪心太重就会丧失理性、这样就经常处在高风险之中,就不免有失败。我们应该知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一线货源的接近枯竭,捡大漏的可能已基本没有了,现在只有高手玩家凭着独到的眼力才能捡到小漏(被一般人忽略和不看好的东西)。不要再相信收古玩可以一夜暴富的传说了,即便有那也只是一个昔日的故事。
如果我们不为捡漏、不贪便宜,不买似是而非的东西,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“吃药”的风险。在自己的眼力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收藏,完全可以从信誉好的古玩商、藏友等比较正规的地方够买藏品,只要是以真品的价格买,有信誉的古玩商一般都可以保真,这样至少是有正当的来路,价值高的有了问题还可以找货主解决。也可以先请行家掌眼,看准了再买,或事前先约定一定时间内如有问题可以退换;这样买东西的风险就降到最低了。
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市场行情,只要是真品,再相对精致一些,今天以市场价买下,一段时间后都会增值的。精品、珍稀品的增值幅度最大,中等和一般的相对小一些。真品文物是不可再生的,由于收藏沉淀,市场上只能减少、不会增多,随着人们财富和文化的逐步积累、收藏队伍的扩大、需求量在增加,供需差越来越大,必然拉动文物,精品古玩的价格迅速上升,因此,才有古玩市场的繁荣和人气。
现在,收藏市场还有一种投机炒作的现象,有庄家轮番对有一定存世量的品种进行炒作,带动和吸引了许多散户跟风,形成一种个别存世量并不少的种类一下子变得特别紧缺,价格异军突起;比如目前的三,四套人民币(尤其是纸币的整刀货)和部分纪念币、纪念钞,庄家将货大量囤积起来,有的炒作者相互制造买卖假象,诱导一般散户跟进,然后将手中的货高价出售出去,从中牟取暴利。收藏市场也存在着与资本市场同样的人为操控的潜在风险。
比如字画方面的古代的卖不过现代的 ;现代的卖不过当代的;已故的卖不过健在的,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,在我们国家的投资市场这种现象比较多见。我们一般人靠节俭的钱满足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,千万不能被人家给忽悠去了。当然稀少的品种因为收不到量,无法做到垄断货源,他们也炒作不了,我个人认为这种炒作游戏是庄家大款们玩的,一般收藏爱好者不宜跟进。不要看到市场价格的上涨了多少,许多时候这只是一种泡沫和假象,这就像击鼓传花的游戏,一旦传到自己手中人家的鼓停了怎么办?因为这击鼓者就是人家炒作的庄家,停与不停是人家说了算。
像前些年的邮票和流通纪念币就是这样,不少人后来被牢牢套住,至今都没有解脱。我只相信物以稀为贵才是市场最基本的道理,,虽然市场经常出现不合常理的现象,但这应该是中国的收藏市场尚不成熟的表现。我们要有自己的头脑,要透过市场乱象看到其本质。只有理性收藏,保持良好的收藏心态,收藏爱好才会健康又稳步地进行。
这些年来我看过许多藏家的藏品,有不少非常成功而且上档次的藏家, 他们占了起步早的先机,确实“淘”到了许多好东西,捡了不少漏。但是,也有一些人买了许多所谓的“古物”,真正达到精品的则甚少,相当一部分是有毛病的古物垃圾。这些都不说,可悲的是还有人买了一屋子现代低劣的仿品,还不轻易让别人看,自我感觉很好,特别自信!你要是怀疑其藏品的真伪还听不进去,比较反感。加上我看到他们太投入了,藏品都成了他的精神寄托,也就不敢轻易道破他的美梦。只好含含糊糊地应付一下,不敢表明态度,有时只有相机委婉地劝谏几句。
从他们的介绍中可以知道,绝大多数都是吃了贪便宜,捡大漏心态的亏。怕失去买到精品的机会、与发财失之交臂,抱着撞大运的心态买东西,还有人一开始就追求大名誉品,珍稀品,买了几套文物,古玩方面的图录、典籍,按图索骥,对号入座。
孰不知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,如此做几乎与白痴无异!甚至有人买东西时认人,对于他相信的人就一般不怎么细看。有的明白人因种种原因对别人的藏品,无论真伪好坏一概都连连道好,听多了奉承的话更加飘飘然了!更加陶醉在井底之蛙的美梦中!
收藏无论出于何种目的,我认为
第一:不要孤注一掷,抱期望过大,一般人只要能做到保值、增值就不错了;不要奢求一夜暴富。
第二:收藏要从常见品开始,在收藏的初期阶段,目标应该定位在寻找感觉、锻炼眼力、积累知识、厚积薄发。
第三:尽可能多结交一些有较高层次和人品的收藏朋友,多向他们虚心请教。买东西时不要理会各种出处来源的叙述或故事,不为任何表面现象所动,什么时候都要排除外因的干扰,相信自己的判断,不买自己搞不懂的东西,就是失去了捡漏的机会也没有什么好惋惜的,这是自己眼力和知识还不够用的原因。同时,一般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多的要么就是假的;要么是做了手脚的(如后开工、改造拼接等);要么来路有问题,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三思而行,切不可贪便宜吞下这带勾的“鱼饵”。
一见有漏就失去了理智和冷静,这样往往就会吃“药”“走眼”,就会遭受损失,到后来后悔莫及!这样反倒搞得人很累,很纠结,也就失去了玩收藏可以怡情养性的意义了。鉴别古玩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见得多,只有见得多才能识得广,文物鉴赏是属于标本学范畴的,实战经验显得最为重要,不但要将真品的各种特征工艺熟记于心;还要把目前最新仿品的面目特征也要清楚地掌握,并且还要做到与时俱进;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人;只有经常在市场的风头浪尖上闯的人;
只有将真品把玩出感情的人;才是最具鉴定权威的人。辨识古玩是需要综合多种门类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行的事,不做一番认真的学习研究和对实物细心的推敲和揣摩是不行的,练就辨识古玩的火眼金睛和积累丰富的文博知识,是收藏成功与否的基本条件。
不管收藏也好、古玩经营也好,我认为都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自身修养提高的过程,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,当心态修养到脱尽浮躁的状态时,收藏也就到达我们所希望的学习,虚心,淡定的比较高的境界了,就会感到收藏玩得得心应手、水到渠成。同时,这一行业还是一个面临挑战,斗智斗勇的过程,当你走过一段路程后,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,坎坎坷坷,还特别地丰富,我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就是阅历和体验。
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种无形的财富,这一点在我看来并不亚于财富的积累,经过一段收藏的过程,无论收藏层次高与低,只要能够在收藏上进得去,出得来,只要能达到不被收藏所累,得到淡定,怡情就是最好的结果。
微信号ID:yr1396727825 ←长按可复制(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鉴定评估)
主编邮箱:2729260038@qq.com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